糯米和柿子,听起来都是老少皆宜的美味,一个软糯香甜,一个汁水丰盈,谁能拒绝呢?
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,糯米做成的汤圆、年糕、粽子,吃起来既暖身又有嚼劲,而柿子更是冬天的“当红炸子鸡”,随便一口咬下去,满嘴甜蜜。
但就是这两样好东西,有些老年人吃完后,却捂着肚子直皱眉,胃里翻江倒海不说。
严重的甚至送进了医院。问题就出在,很多人不知道,糯米和柿子,虽然好吃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吃,尤其是老年人,吃错了,肠胃可要遭罪。
糯米的麻烦,主要在于它的“黏性”太强。这种特性让它口感Q弹,但对肠胃来说,就不那么友好了。正常的米饭,进了胃里,经过胃液搅拌,很快就被分解,变成容易消化的物质。
而糯米不一样,它遇水变黏,遇胃酸也不会轻易散开,黏黏糊糊地待在胃里,不是那么容易被消化掉。年轻人的消化功能强,可能没什么感觉,但老年人的胃肠蠕动能力下降。
吃了糯米,很可能会觉得胃里胀胀的,排空时间变长,甚至出现胃痛、烧心、嗳气等问题。严重的,可能会引发胃部反流,导致食道灼烧的不适感。
更麻烦的是,有些老年人吃糯米,喜欢大口吞咽,尤其是年糕、汤圆这种食物,一口一个,嚼都不怎么嚼,直接咽下去,这就更容易出事了。
糯米的黏性太强,进入食道后如果卡住,很可能会导致吞咽困难,甚至引起食道阻塞,严重的情况还可能窒息。如果本身有吞咽功能障碍,或者食道蠕动能力下降,那风险就更高了。
所以,老年人吃糯米,量一定要控制,不要一次吃太多,而且必须细嚼慢咽,让唾液充分混合,减少它在食道停留的时间,降低食道堵塞的风险。
糯米的问题说完,再来说说柿子。柿子的问题,不是黏,而是“涩”。很多人都知道柿子里含有鞣酸,也就是单宁,吃起来有时候会觉得舌头发涩,这东西虽然对健康有一定好处。
比如抗氧化、抗炎,但在某些情况下,柿子吃错了,胃里可能会闹出大动静。特别是空腹吃柿子,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,可能会和胃里的蛋白质结合,形成一种叫做“胃柿石”的东西。
简单来说,就是在胃里结成一块块的“柿子疙瘩”,这种疙瘩如果太大,不容易被消化,时间久了,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,甚至胃痛、胃胀、恶心,严重的还需要手术取出。
更可怕的是,柿子本身含糖量高,尤其是熟透的柿子,甜得发腻,血糖高的人如果不注意。
吃多了可能会让血糖飙升。有些人以为柿子是水果,就放开吃,但柿子的升糖指数并不低,吃完后血糖的波动可能比想象中大,特别是糖尿病患者,一不留神,血糖控制就会变得更困难。
最要命的,是有些人喜欢把糯米和柿子一起吃,比如吃完糯米饭,再来一个柿子,或者在吃年糕的时候配点柿子,觉得这样口感丰富,味道绝配。
但这俩东西一结合,可能就是肠胃的一场灾难。糯米本身就难消化,再加上柿子的鞣酸,胃部的压力会更大,消化时间变长,增加胃部不适的风险。
特别是本身有胃病的老年人,比如有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的,吃了这种组合,可能胃里立刻就会有反应,轻则胃胀,重则可能引发胃部疼痛,甚至导致胃结石的形成。
有人可能会问,那是不是老年人就不能吃糯米和柿子了?其实也不至于,只是吃的时候要讲究方法。糯米可以吃,但要少量,不要空腹吃,也不要一下子吃太多。
最好是搭配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,比如加点山药、南瓜、红枣等,既能减少对胃的负担。
又能增强口感。而柿子也不是不能吃,而是要避开空腹食用,尽量选择成熟的柿子,减少鞣酸含量,同时一次不要吃太多,吃完后可以喝点温水,帮助鞣酸代谢。
除了糯米和柿子,还有一些食物,老年人吃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,尤其是那些容易引起消化问题的,比如过于油腻的食物、太硬的食物、过甜的食品等等。
那么问题来了,除了这些食物,还有哪些饮食习惯,是老年人经常忽略,但实际上对胃肠健康影响很大的?
除了糯米和柿子,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里,还有不少容易“坑”到自己肠胃的地方。
比如很多人喜欢喝热茶、吃烫食,觉得这样暖胃,其实过烫的食物对食道和胃黏膜是一种伤害,长期吃太烫的食物,会增加食道炎甚至食道癌的风险。
再比如,有些老年人饭吃得太快,狼吞虎咽,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就吞下去,胃部的负担就会加重,消化效率变低,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胃胀、胃酸分泌异常。
有些人喜欢晚上吃得很饱,觉得这样睡觉才踏实,但其实,夜晚是胃肠道休息和修复的时间,吃太多、太油腻的食物,会让胃部工作时间延长,影响睡眠质量不说。
还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,出现烧心、反酸的情况。特别是喜欢宵夜的人,吃完就躺,胃里的食物没来得及消化,倒流到食道里,长时间下来,食道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。
那么,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和避免这些“坑爹”食物,还有没有什么方法,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胃肠道,减少胃病的发生,提高消化功能,让身体更轻松地应对各种食物?
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资料参考[1]韦燕敏.如何护理肠胃[N].医药养生保健报,2024-06-18(003).
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故事情节纯属虚构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。